新华网合肥4月26日电(刘晓君)“过去群众对集体资产看得见,摸得着,但管不了,现在既看得见,摸得着,也管得住了。通过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让’沉睡’的集体资产’活’了起来。”日前,滁州市政协副主席、天长市委书记金维加在天长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现场交流暨理论研讨会上如是说。
据了解,2015年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试点以来,天长市严格按照国家改革要求,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探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151个村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0.7万人,其中127个有经营性净资产的村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量化资产8332.4万元,发放股权证书11.3万份,42.6万农民成为股东。其余24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专家教授,分别就天长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审视这次“股改”的模式及成果。
金维加在会上说:“改革以来,天长市逐步形成了’农民有动力、干部有压力、农村集体资产有活力、基层组织建设有合力’的农村工作新格局。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完善了农村治理机制。集体资产晒在了阳光下,村级小微权力廉洁运行,干部行为更规范,服务更尽责,农民有了“获得感”和“归属感”,开始关心、支持集体事务,过去村里开会花钱请他都不来,现在不用请,自己就来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教授用三句话概括了天长农村股改走出的”天长道路“。一是三权分置分出了活力,即激活经营权带来了流动性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一改百活”。二是股权改革改出了动力。改的最快,全面推开,同时不留集体股,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办法,将股权固化下来,让农民愿意参与,干部愿意管理,资本愿意进入。三是农权贷款贷出了潜力,最终形成了以改革为牵引,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动力,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多方参与的“共享发展之路”。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名誉院长徐勇教授谈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点,也是国家发展和农村改革环环相扣的必然逻辑。天长市的农村股份权能改革从所有权、承包权分离出经营权,解决的是要素优化,让每个农民增收的问题。通过搞活经营权,将外出的农民精英拉回到土地上。
随后,天长市铜城镇、汊涧镇、杨村镇的代表分别作改革交流发言,与会专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
在媒体提问环节,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大纲就天长市农村“股改”目前保障性制度以及效果做了深度的解读。朱大纲说:“为了顺利推进股改工作,天长市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里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市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镇,各镇村也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改革的格局亲自担纲;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治理“不作为、慢作为”,鼓励“善作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星级评定,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市财政依据各村人口规模,按照“小村5万,中村7万,大村9万”的标准,每年安排资金957万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目前来看,可以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色情 | 广告 | 假冒身份 |
政治 | 骚扰 | 其他 |